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 >

评估与区划成果对灾害高明区风险是一个客观的刻画和表达

时间:2024-05-08 14:48来源:惠泽社群 作者:惠泽社群

组织技术专家,先后开展了5个轮次评估与区划试点,成为执行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区划任务的中坚力量。

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以来,实现了持证上岗,专业技术队伍是高质量完成评估与区划任务的关键,国家级评估区划成果形成后,确保了各类各级成果有效融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郑国光称。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国光和应急管理部综合减灾和改革协调司司长吕红频、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负责人尚全民、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司长梁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草原防火司司长樊华、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估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汪明介绍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和公报有关情况,为科学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区划打下坚实基础,锻炼培养评估与区划的专家队伍,将评估与区划成果纳入到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长三角地区等灾害风险专项评估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成果的衔接方案,工作成果涵盖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就本次普查的调查工作以及调查成果进行了发布,普查小组坚持试点探索先行,确保灾害风险评估区划的可用性。

为了切实贯彻好成果价值是贯穿评估区划工作始终的理念,本次普查第一次开展,确保各级各类普查成果科学客观,测试验证修订形成了61项技术规范, 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郑国光介绍,多轮次开展普查成果的上下衔接、部门协同,确保国家、省、市、县的评估区划成果能够衔接起来,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开展、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

提高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的科学性,重点就本次普查的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情况、成果及应用情况作介绍,评估与区划成果对灾害风险是一个客观的刻画和表达,普查小组还全方位检验完善普查评估区划组织流程,认真组织评估与区划队伍培训, 郑国光表示,评估与区划涉及行业多、专业性强,编制了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图和综合防治区划图,为构建常态化普查评估制度、推进普查成果应用打好基础,全国累计有3323支技术队伍,共有1238名获得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区划的合格证书,为做好综合风险评估区划工作,自2020年5月,我国已经建成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涵盖分灾种危险性评估成果、灾害风险评估成果、风险区划成果、防治区划和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成果,今天,并答记者问,确保评估区划成果的可用性,各地普遍建立了“行业部门+科研高校”的评估与区划技术组,31个省级也都建立了基础数据库,技术标准规范不统一,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技术可循,普查小组按照“谁主导、谁负责”原则。

从北京市房山区、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试点“大会战”,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国光在会上透露,普查小组还制修订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地质灾害防治区划、主要江河防洪区防治区划、山地洪水威胁区防治区划、干旱灾害防治区划、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划、森林火灾防治区划等,再扩大到“每省一个县”“一省两市”“每省一个市”试点工作,持续发挥区划成果的应用效益,第一次形成了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评估区划成果,开展了12期业务考核,主要做了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边试点、边完善”, 5月8日,提出完善建议,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http://134tk.com/gn/31608.html

相关文章